此答得来甚是巧合,因为康石石前一段时间与一帮海归平面设计师聚会,听他们聊起现在带的艺术留学预备生,或是谈及自己目前的事业进展。
这不禁引发了我的关注与思考,遂将最近的思路梳理成此文的答案,与大家分享,并希望能对答主及其他有相同困惑的设计者些许启发。
平面设计无论于传统媒介(报纸、杂志、书籍、海报等),还是网络媒介(电脑端、移动端等平台)均是无孔不入,以至于所有人每天都会浸泡在大量成熟的平面设计作品之中。
康石石没有黑国产设计的意思,但这恰恰折射出国内普遍轻视设计师门槛与重要性的结果。
所以,设计这行没有久病成医的道理,如果要想端好这个饭碗,让自己的收入体面,让自己的作品拿得出手,就要扎扎实实打好设计基础。
如题主所问:“如果说仅仅是传达信息,那直接用文字的形式同样可以传达啊! ”
这恰是设计师与文字工作者的一大重要区别——同样是传递信息,但设计师主要以视觉图像作为媒介,而文字工作者主要以文字作为媒介。
突破二维空间不是主要原因明博体育,主要原因是任何人从浩瀚的抽象字形中梳理出的信息都与众不同。明博体育
在康石石看来:平面设计是在有限空间之内整合梳理信息,并以视觉化的形式有目的性地予以呈现。
“异质体:神话、叙事、想象”正式开幕,本次展览展出了孙良、邱志杰、苍鑫、邱黯雄、孙逊、邬建安等15位中国当代艺术界代表性艺术家的影像、装置、雕塑、绘画等50余件作品。以“神话”、“叙事”、“想象”作为展览主题,探讨其能否与既有的艺术现象发生关联,为我们讨论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提供新的切入角度,并展现中国当代艺术家是如何立足于本土的文化逻辑,从中国的神话传说、民间文化、个人记忆以及看似天马行空的想象中找到艺术滋养,迸发创作的灵感,进而形成了个人化的创作面貌。
平面作品,将作品的主题与内容的精华在适度的尺寸间通过视觉化的方式予以展现。
当然平面设计还有很多意义,你可以自己通过实践去搜寻。关于学习资料,你可以借鉴以下提问中的回答:
要讨论一个东西的意义应该把它放在相应的环境下来讨论。那么,要讨论平面设计的意义就应该放在现代这个社会状态的语境下,传统的平面设计的工作核心是把信息视觉化,而今天,信息的民主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已经造成了严重的信息泛滥,如果平面设计还是追求“把信息视觉化”的规则,那势必会为“信息泛滥”的问题推波助澜。平面设计在现在的意义是应该转换一下?例如对传递的信息“梳理”和“规劝”?
Richard A. Lawbam在1994年发表了一篇题为《注意力的经济学》的文章,其中提到
注意力价值的提升瓦解了平面设计传统中的一些经典价值,明博体育比如以前平面设计的核心任务是为内容建立与其相匹配的形式,现在就转换为为内容建立“有吸引力”的形式了,形式和内容不再是相互依托的关系,“注意力设计”似乎正在指向与内容无关的形式设计,这样难免就会出现虚假的形式,设计师也会堕入虚假的姿态中。
在“Social Energy 社会能量”这个展览中,设计师使用了大量“现成品”,基本都是通常的办公用品本身,例如文件夹,档案袋,A4打印纸,打孔机,便签,邀请函等。他们用这些现成品,也在用这些现成品的观念。通过这些“普通”的用品,他们意在对抗今天平面设计过度的自我意识和精英意识,呼吁回到平面设计的社会性思考上来。平面设计师可以以自己的职业为豪,但不能忘记它跟其他职业一样,也是社会工作的一部分。“社会能量”其实是个平面设计文献展,文件夹和档案袋这些“普通形式”,既不会跟参展设计师的作品独特性相冲突,也能够帮助观众更加顺畅进入到展览的语境中,也不会担心它因此而平庸,有时候,设计的链接和平台性,比强力的视觉更加重要。
最后我认为,平面设计的意义并不在于制造更多的物件,或者多使用原料物料,而是去寻找更多的方式去体验、感受和扩展已存在的事物的可能性。
传统的平面设计会慢慢淡出人们的视野,但是我觉得它会慢慢转化成设计师最基本的思考方式。
资料来源:《平面设计死了吗?》李德庚 蒋华 罗怡,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1
如果对设计思维、设计方法论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我的知乎专栏:设计是一种信仰:
我不是设计师。但是我想,如果要在范冰冰的脸上点一颗美人痣(别讨论她美不美?你可以脑补任何你觉得美的,比如凤姐)。那么优秀的设计师点的位置确实会让美人更俏皮灵动,渣的就算点成一麻子脸都没有任何作用。好了,平面设计的本意就在这里啦!
从一名作品集培训导师的角度,很多学生问过我:“老师,什么是平面设计?”我觉得比起给平面设计下一个具体定义,更重要的是寻找这个定义的过程,没有人规定平面设计就只能是做海报,或者字体设计。
更重要的是你如何去理解。第一个做海报的人是谁,第一个做字体设计的人又是谁,你其实也可以成为第一个对平面设计拥有自己独特理解的人。
我常常希望我自己的学生在寻找对平面设计定义的过程中,可以发现自己对平面设计的理解。
“平面设计到底要学什么?除了海报设计和宣传手册,还能做什么?”不只一位学生问过这个问题。不只是平面设计,大部分专业,我们只要在网络上输入专业名称,总能找到非常具体的名词释义,比如我们在Google和WIKI搜索Graphic Design,就会看到下面这样的解释:
我认为平面设计鼓励多样化的思维和实践方式。尤其是通过材料,媒体,技术和公众系统塑造的,富有想象力的设计解决方案。平面设计更重要的不是给它下一个怎样的定义,更重要的是寻找这个“定义”的过程,在Camberwell官方说明中,我们也可以看到有关这一点的说明。
这个专业旨在将当前的社会、文化问题与新兴的设计实践相结合。也就是说,平面设计比起要做出怎样一件具体的作品,更重要的,它是以一种“方法”存在的。
我们知道,平面设计的本质,其实就是信息的传达,但除了我们要传达的信息外,更重要的是我希望,每一个学生都能通过作品,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能量。
比如我在我的教学过程中,我希望我能和学生处于一种平等的关系,不是师生这种有对比的关系,而是以两个设计师的身份,来看待一件作品的产生。
我们是两个独立的艺术家,作为互相的合作者,共同去推动一件作品的完成。我不会强制性要求学生一定要用什么样的表达形式,我认为当你拥有了一个你感兴趣的主题后,你可以用任何形式去表达它,这时候,它就是你理解中的平面设计。
同时我也希望我的学生可以开始思考,平面设计或者艺术,它能为人类和社会带来什么明博体育。平面设计的本质是“传达”,也就是“Communication”,但是Communication所传递的内容,绝对不是只限于“平面的视觉作品”,它需要传达的,是作品背后的内涵、想法。
依旧以具体的学生作品集案例来看一下,在下面这位Dazhou同学的作品集里,明博体育这个项目以声音作为探索的对象。人类的听觉范围是20Hz - 20000Hz,尽管看起来值域很大,但20Hz以下,和20000Hz以上的世界,我们依旧未曾可知。这个作品就通过想象,展示了我们听不到的声音。
这里我用一个项目来进行举例。这个项目的灵感,来源于上海民生艺术博物馆举办的一场展览。这场展览中,艺术家使用真实的,可见的东西,如破碎的管道UI设计,鸡蛋,智能手机和麦克风作为声音的元素,或作为声音的象征,对声音进行了可视化的表现。
受到这种表达形式的启发,便尝试使用不同的颜色,亮度,色调,图形来表达他想象中的声音。线条的叠加,与图形的失真处理,让画面变得更容易显示出振动的感觉。
大部分在国内院校学习平面设计时,明博体育所面对的设计主题,往往都是比较具象,或者真实的,像是某一个具体的品牌,或者某个大赛,展览等。而且一般命题都来源于老师,学生很少有机会以某种情绪,或者很难具象化的对象作为主题。
就好这个项目的作品里,20Hz以下,20000Hz以上的声音,没有人能听见,这两个声音值域下会是怎样的感受,我们只能某些道具或者可以视觉化的对比,来感受
想要将这种感觉化的东西表达出来,就需要大家发挥充分的想象,来找到最佳表达途径。在这个案例里就用视觉化,但也具有情绪感的色彩和图形来表达了想象中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