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指尖艺术”变为“指尖经济”
栏目:公司新闻 发布时间:2025-04-15
 韵味绸伞、精美剪纸、墨香印刷……非遗似繁花,每一朵都有其特定的土壤和生存空间。业内人士认为,传承、保护与转化是非遗发展的关键。然而,由于缺乏资金支持和推广经验,不少非遗项目正面临失传的风险。  对此,记者调研了解到不少银行正深入研究非遗项目面临的现实困境并采用金融手段及时帮扶,破解非遗技艺传承人在创业过程中的融资难题,在广泛调研基础上运用数字化赋能,将“指尖艺术”变为“指尖经济”,探索金融助力

  韵味绸伞、精美剪纸、墨香印刷……非遗似繁花,每一朵都有其特定的土壤和生存空间。业内人士认为,传承、保护与转化是非遗发展的关键。然而,由于缺乏资金支持和推广经验,不少非遗项目正面临失传的风险。

  对此,记者调研了解到不少银行正深入研究非遗项目面临的现实困境并采用金融手段及时帮扶,破解非遗技艺传承人在创业过程中的融资难题,在广泛调研基础上运用数字化赋能,将“指尖艺术”变为“指尖经济”,探索金融助力非遗传承新路径。

  以竹作骨,以绸张面,轻巧悦目,式样美观……作为杭州特有的传统手工艺品,西湖绸伞以杭州本地独有的淡竹、杭州丝绸为原料,以杭州西湖风景为伞面图案,其工艺的最大特点是“撑开一把伞,收拢一节竹”,即撑开时,伞面缤纷多彩,美不胜收;收拢时,彩色绸面不外露,藏美于心间。

  2008年,西湖绸伞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杭州的宋志明是西湖绸伞技艺的传承人,为了更好地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他做出诸多努力,包括在伞面设计里融合扎染因素;与美院学生合作,积极拥抱新媒体平台等。

  然而,受现代工业化制伞的冲击,材料稀缺、工序复杂等因素使得纯手工西湖绸伞市场面临巨大的挑战。由于缺乏足够的质押物,宋志明的工作室一度难以获得银行授信,发展受到限制。在一场“非遗对接会”上,宋志明与浙商银行杭州余杭支行客户经理结识。了解到宋志明的融资需求,客户经理主动上门服务,很快为宋志明提供了一笔信用贷款资金支持,有效解决了他的燃眉之急。

  “我们这些非遗小微企业得到越来越多的金融支持,一定能更好地传承好手中的非遗技艺、做大非遗产业。”宋志明说。除了信贷支持,记者了解到有银行携手多方力量,设立非遗保护公益基金项目,对经营困难的非遗项目进行挖掘、保护、研究和传承,并为与此相关的社会公益活动提供资金支持等。

  在机器印刷盛行的时代,浙江温州瑞安市东源村仍有一群匠人坚守着用手工制作家谱的工作,让整套木活字印刷术在这里完整地保留下来。木活字印刷术,目前是我国关于活字印刷术的唯一“活态”代表,再现中国古代活字印刷的传统工艺,堪称世界印刷术的活化石。

  墨色生香几百年,新旧相传又一代。为何该技艺能一直流传至今?有专家认为,“印制族谱是木活字赖以生存,并能活到现在的重要方式”。但在电脑排版和激光印刷的冲击下,传承人难以凭借这项技艺获得足够的收入保障。

  “木活字印刷术从业者大多缺少抵押物,常规贷款业务通常无法支持。我们选择非遗产业做得比较好的重点村开展整村授信,精准破解了这一产业的融资难题。”农行温州分行相关负责人表示。

  事实上,非遗小微企业往往缺乏有形抵押物,不少非遗技艺传承人在创业过程中面临着融资难的问题。为了破解相关问题,有银行推出了非遗专属金融产品,运用数字化技术进行数智赋能,加大信用贷款支持力度。

  对于从事非遗产业、经营情况较好的小微企业和个体户,部分银行联合非遗领域专业的金融顾问团队,为其提供专项普惠金融服务,解决其融资需求,降低融资成本,探索推出非遗产业支持贷、非遗无形资产贷、非遗人才支持贷等特色产品,提升非遗领域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和便捷性。

  业内人士认为,随着时代变迁,部分面临濒危的非遗项目亟待全社会的关注。记者注意到,有银行正建立“金融+非遗”的专业服务体系,探索普惠金融和公益金融双渠道长效帮扶模式,为非遗人才和非遗项目提供金融支持,为非遗领域小微企业纾困解难,积极探索非遗发展破局之路。

  例如,2025年1月,浙商银行与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签订“非遗薪火 善助传承”合作协议。根据协议,浙商银行将为非遗传承人提供金融顾问、小微信贷、零售金融等综合金融服务; 并发挥县域经济、乡村振兴等领域金融服务经验,助力区域非遗经济发展。明博体育官网

  针对非遗产业集聚地区,多家银行也在加强金融支持力度,制定专项金融政策。通过提供信贷资金支持和市场推广等手段,助力非遗传承人更好地适应非遗手工艺的市场化、生产的规模化,帮助非遗小微企业拓宽产品销售渠道,从而让中国非遗走向更广阔的市场,被更多人看见,被世界所看见。

  不仅如此,广发银行等多家银行将金融教育与非遗技艺、民俗活动等相结合,打造金融教育新体验。例如,广发银行昆明分行开展金融消保“百社千村”民族行,开展白族扎染、非遗吊穗漆扇等互动体验,宣传防范非法集资、“代理维权”“代理退保”等不法中介等知识。

  2025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培育新增长点繁荣文化和旅游消费的若干措施》。该措施要求发挥文化赋能、旅游带动作用,深化“文旅+百业”、“百业+文旅”,提升产品供给能力,丰富消费业态和场景,着力把文化旅游业培育成为支柱产业。

  措施明确提出要创新产业政策。强化财政金融支持,允许地方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支持符合条件的文化和旅游类项目。支持各地统筹用好各渠道资金开展文化和旅游消费促进活动。扩大文旅有效投资,探索在部分地区开展旅游项目收益权、旅游项目(景区)特许经营权入市交易、备案登记试点工作。支持符合条件的文化和旅游类项目发行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加快重组中国旅游产业基金,引导社会资本和金融机构加大对旅游业的投入。

  2025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文化高质量发展的若干经济政策》的通知。

  政策明确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进一步提升对文化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和服务水平。发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效能和指导作用,推动文化企业综合融资成本保持在合理水平。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探索完善文化企业信用风险管理机制,优化文化企业信贷管理体系,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围绕文化遗产保护探索开展相关金融服务。提升对外文化投资便利化水平,为文化贸易企业提供优质跨境结算服务。鼓励保险机构开展面向文化单位的保险业务,提供知识产权、影视作品、舞台艺术、文化遗产等领域保险产品和服务。支持符合条件的文化企业在主板、创业板、科创板、北交所等上市和再融资。支持符合条件的文化企业发行债券融资。支持符合条件的旅游基础设施项目发行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更好发挥政府投资基金作用,鼓励社会资本依法依规投资文化产业。完善文化企业无形资产确权、登记、托管、投资、流转和处置体系,健全无形资产抵押、等模式,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完善版权登记体系,优化版权质押登记流程,提高版权融资服务便利化水平。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全国政协委员、证监会处罚委办公室一级巡视员罗卫建议:加快出台背信罪司法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