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从入行到现在经历的设计师职位有8个之多,这里面的变化正好是设计师这个职位在国内地位变化的一段苦逼的心路历程,其中有哪些黑历史呢?
前几天在招聘设计师的职位需求时候,脑袋里面回想了一圈自己从入行到现在经历过的职位名称,有 8 个之多,从早起「网页制作」到现在的「产品设计」,这里面的变化正好是设计师这个职位在国内地位变化的一段苦逼的心路历程。我试着把自己经历的这些职位写一写,看看大家有没有同样的经历或者补充?
刚毕业的时候,在各大招聘网站上基本都是「网站制作」的职位,除了理念比较超前的公司和软件公司,大部分公司都没有设计师的概念,就是招一个人搞定所有相关东西,负责设计+前端+程序,也不会细分很多任务,还算好那时候对页面的要求也并不是特别高,后来我第一份工作就是干这个,说实话挺辛苦,但是收获了很多。
「网页设计」是「网页制作」的升级版本,一人包办全部这事极其影响效率,很多公司把「设计+前端+程序」拆开了,那时候主流的做法是「网页设计」包办「设计+前端」,开发包办「程序」,稍好一点的公司再有个「网页制作」职位做「前端」(那时候网页前端概念才刚开始,很多人还是把前端叫网页制作)。
和「网页设计」同一期的还有「美工」这个职位称呼,这个职位很多不懂行的人还是会这么称呼,至今还被很多设计师调侃,也是设计行业的历史遗留问题。
我简单说说我知道的「美工」的职位:在早期的软件公司中,软件都是实现为主,界面的设计都是程序员主导完成的,在完成之后会让「美工」进行美化,在完成的基础上让他变得更好看。后来进入互联网时代,很多持有此观念或是已经习惯这种叫法的人还是会称设计师「美工」来着。
忽如一夜春风来,从「死美工」转职成「UI设计师」并不只是简单的职位上的变化,而是整个行业对于设计这一块的重视程度逐步提升了,我自己觉得 2 个因素起到了作用:
国内互联网爆发,Web2.0,门户网站的上市,各种投资的火热,电商大战,明博体育视频大战,千团大战等,提高了大众对网站的审美,对界面的要求,设计师的追求。
所以「美工」这种以程序主导的思路已经逐渐淘汰,大家越来越注重界面和体验,UI 设计师开始普及。
有了更好的界面与界面相生的体验问题就更被重视了,很多 UI 设计师在设计界面时候已经会运用同理心,用户是怎么想的内容来做界面了,但是还木有知道这就是用户体验,后来随着国内的各种民间组织(UCDChina,UPA)的普及,用户体验在设计圈就炸开了锅。
还有个重要因素,那就是乔布斯所在苹果推出的产品,以及相关的用户体验的事例也影响着众多 CEO ,之后各大 CEO 不仅对内重视用户体验(不一定所有都是),但是对外一律会声称是最重视用户体验的。这也带动了整个行业,所以会对一些重视用户体验的设计师称呼 UE 设计师。
UE(用户体验) 毕竟是个名词,具体进行设计还是需要做更具体的职位,交互设计师就是在沸腾的用户体验热潮沉淀后出现的职位,通常隶属于 UED (用户体验部门),负责设计产品的信息结构,与各种元素的交互,用户的行为路径等,经常输出逻辑图,结构图,线框图,完成后与视觉设计师进行配合完成整个界面的设计,最后交由前端完成。
因为职位的特殊性,交互设计师通常是 T 型技能,对设计以及前端和开发都需要了解,其实我觉得对于交互设计师 UI UE 应该都擅长,用户看到的是界面。
很多朋友说我的工作是 UED,我说 UED 虽然可以译成「User Experience Design 用户体验设计」但是在国内普遍把 UED 是理解成是「User Experience Department 用户体验部门」,其实就是一群做用户体验的团队或部门,包含了「前端工程师」「交互设计师」「视觉设计师」「用户研究员」,所以称之为「UED 设计师」的说法不够准确。
目前还不是主流的招聘职位,只在几家公司中存在的职位,「产品设计师」的职位大概是这样子,他需要具备「产品经理」和「交互设计师」职能,最好还能有「UI设计师」的技能,这样从前期的需求收集,到中间的设计产品中的细节,最后后期上线后的用户反馈和数据跟踪等,都能够掌控。明博体育
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在一开始「网页制作」时各种包办,到后来各种细分,到现在的「产品设计师」的再次汇合。我觉得这是一种对设计这行的再认识。
以上写的都是我经历过或朋友分享的,不能代表整个行业,所以如果有什么地方有些问题请多多包涵。:)
公司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4号751 D·Park正东集团院内 C8座105室 极客公园